帮病人放生回向的话,放生与回向的关系

生日放生 2023-08-16938 admin

帮病人放生回向的话,放生与回向的关系

一、放生的好姻缘真实故事1、很多人因为自以为不去执着功德利益,凡有放生皆不去好好回向。孰知因果成熟,是必然之势。不重视回向,会导致大量功德转化为人天福报,为将来往生乃至成佛,形成阻碍。所以每个修行的人,一定要使功德转向出世间的种种成佛利益。而且是放生仪轨的行为,因其是有为法中最为殊胜的功德之故,功德成熟非常迅猛。若放生勤恳,礼佛虔诚,甚至即生福德利益现报,所以放生者切要善于回向。免大量功德流于人天无意义的消耗福报。2、慈诚罗珠堪布开示:我们要报恩,首先要学佛,然后成佛,在没成佛之前就将自己所造一切善根回向众生。能以菩提心、大悲心回向众生,不但是自己造善根,同时也一定能利益众生,因为有大悲心的人回向,众生必定能得到这个善根而离开痛苦。假使我们回向时,一点点悲心都没有的话,众生能不能得到利益就很难说了。3、慈悲心是度众生的一个方便,同时也是清净自己业障最殊胜的方法。只要有悲心,一定能度众生。一切法之中,最重要的就是菩提心、慈悲心。由以上的思维,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:报恩最殊胜的方法就是成佛。4、当我们要回向前,就抱持著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的心,这即是大乘思想的特质。殊胜回向的含义是什么呢?譬如,有十个人,其中只有一人有食物,而其他九人却没有,现有的食物本来可以被拥有者独享,但是他却舍不得,而愿与其他九个人共同分享。回向的含义也与此类似。人们在行善时所造的善根,积极网上拜佛,能够获得善报,但大乘的修行人却不愿独自享受此善果,而是将它分给普天下所有的众生,这就是回向的内涵。5、回向有两种,一是有毒的回向,二是无毒的回向。所谓“有毒的回向”,就是有执着的回向。《般若波罗密多经》里讲过,凡是有执着的善根,就象有毒的食品。虽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时候,也许还会感觉味道鲜美可口,但当毒发之时,就会痛苦异常。同样,有执着的、不是三轮体空的善根拜佛,虽然会带来一些临时性的善报,但因其是有漏之法,所以不但不能最终脱离轮回的痛苦,反而会引发众多苦受。6、无毒的回向是指无执着的回向、无缘的回向,也即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。无毒的回向又分为两种:一是真实的无毒回向,二是相似的无毒回向。7、净土宗回向偈:愿以此功德,平等施一切,同发菩提心,往生安乐国。8、上面的回向偈是净土宗开宗祖师善导大师根据佛经、佛意拟定,而且善导大师本身就是阿弥陀佛化身,具有权威性。9、专一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愿往生的人,你的愿望即使不说,阿弥陀佛都知道,而且自然具有荫蔽子孙、超度祖先的功能。如果要单独回向你的愿望也可以,就在上面回向偈的前面,把你的愿望简短的说一遍或心里想一遍,然后再加上回向偈,这样就可以了,南无阿弥陀佛。如果白天常念南無阿弥陀佛,可以在晚上做一次总回向,回向语同前面。10、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个写有“庄严佛净土”的回向偈,并不是纯粹净土宗的回向偈,认为净土还要靠自己庄严,这不是阿弥陀佛的本怀。实际上根据善导大师所判,极乐世界是报土,是无为涅槃境界。还要靠自己庄严的净土,当然就不是涅槃境界了,还是有为造作之法,南无阿弥陀佛。二、青岛放生鱼在哪里买的到1、问:很多人对回向、发愿这两个问题还不明了,请法师开示一下。2、慧净上人答:净土法门,不是讲我们回向给阿弥陀佛,不是的!是颠倒过来,是阿弥陀佛回向给我们。阿弥陀佛将他真实的功德回向给我们,能够离开娑婆的轮回,使我们能够到极乐世界去得到真实——成佛。是阿弥陀佛将功德回向给我们,不是我们将功德回向给阿弥陀佛。3、一方面因为我们没有真实的功德,我们所修的都是有漏、杂毒之善,虚假、不实之行,与阿弥陀佛涅槃的真实境界不相应,所以是不用回向,也不可能有功德回向,所以既不能,也不必。我们不能作到真实的功德,同时,弥陀的真实功德已经完成了,所以不必。这是不必单独回向,也是不用特别发愿的──我们之所以信受弥陀的救度,就是有一种愿生心。从愿生心这一点来讲,也是属于一种发愿的内涵。本来已经具有这一种内涵了,所以不必每一天都再发愿。只是说,如果我们有作早晚课,我们最后就连贯着念一遍“发愿文”,这个“发愿文”就是《回向偈》。在我们每一本书的后面都有这个《回向偈》,这个《回向偈》与一般的回向发愿不一样,这个回向发愿的《回向偈》是:4、愿以此功德,平等施一切,5、同发菩提心,往生安乐国。6、这首偈完全是弥陀回向。7、“愿以此功德,平等施一切”:是指弥陀的悲愿,将祂的功德平等布施给十方一切任何的众生。8、“同发菩提心”:菩提心,愿往生净土的心,是净土法门的菩提心。这个法门不必另外再去发菩提心──愿生极乐、体悟弥陀救度,菩提心就在里面。
9、“往生安乐国”:使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去。极乐世界是个安稳、快乐,没有六道轮回,是个“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”的国土,所以说是“安乐国”。10、早课、晚课后面就念这首偈,其它没有特别需要念的回向文,也不需要另外发愿要往生的。我们本来就有这个愿,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。我们领受弥陀的慈悲,就是做功课的发愿,不必每天每天都重复地来告示自己:我要这样,我要这样。如果是那样的话,就表示还是在最初阶段,还没有领受弥陀的慈悲。

Copyright 2019-2030 放生开示鄂ICP备2023013824号-1科学代放生-放生护生-每月代放生网祈福-免费代放生-放生开示网 sitemap.xml